发布时间:2016-05-20
5月19日,依靠扫描驾驶员手机上的二维码,承载苏州凡纳克光电有限公司出口货物的苏E2R69P在82秒内顺利完成车辆及货物的比对验核和自动放行。这标志着南京海关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海关物联网系统相结合的尝试获得成功,海关物流管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系列通关改革的深入推进,南京关区整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在南京海关隶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通过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两单一审等新举措,单票货物审核放行时间可以秒计。“海关作业时间大幅缩短,但货物流转耗时成为制约通关全程提速的短板。”苏州得泰报关有限公司的陈秋霞说。
按照海关监管要求,进出口货物必须进入海关监管场站,并完成实货与报关单证的关联,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货查验或放行程序。在南京关区最为繁忙的监管场站之一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场站,每天进出的车辆超过6000辆,而停车位只有300多个,场站经常出现拥堵。
为此,近年来南京海关致力于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监控体系,先后启用RFID电子车牌管理,建设场站统一的后台调度体系,依靠短信、大屏多渠道发布车辆指引信息等手段。“场站智能化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车卡单关联环节,载货车辆需要在场站排队等候,效率仍有待提升。”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物流监控处副科长陈宇说。
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后,车卡单关联环节被前置到载货车辆进入场站之前完成。新模式下,驾驶员用随身手机登录宁关e通微信服务平台,获得绑定车辆货物信息的二维码凭证,进场扫描二维码时,车辆货物信息自动与海关物流监控系统数据进行对碰处理,驾驶员收到微信推送的放行信息即可驾车离场。据估算,每辆车平均减少等待时间约1.5小时。
在驾驶员聂青松看来,全程甚至可以不用下车,车辆也无需在场站停留,只要在卡口刷下手机就能抬杆,既新奇又快捷。对于报关公司来说,以前很多货物晚上甚至夜里才能进场,往往要安排人员加班帮助驾驶员做车卡单关联,新模式实行后,关联手续可以预先做好,初步估算可节约人力成本19%。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物流监控处负责人张健认为,海关监管借助移动互联网的风口,辅以智能高清光学识别等物联网新技术,缩短了全程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政务公开水平,“实现了海关、企业、场站多方共赢。”
http://nanji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19/tab61998/info800309.htm